【巧舌如簧的意思】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一个人口才很好,能说会道,善于言辞,但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贬义,指说话不讲原则,只顾花言巧语、搬弄是非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能言善辩却缺乏真诚或实质内容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巧舌如簧 |
拼音 | qiǎo shé rú huáng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玄黄。维其之子,莫不令仪。……巧言如簧,颜厚有忸。” |
释义 | 形容人说话动听,能说会道,但可能带有虚伪、狡猾的意味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也可中性使用,视语境而定。 |
近义词 | 能说会道、口若悬河、花言巧语 |
反义词 | 呆头呆脑、笨嘴拙舌、沉默寡言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职场场合:
“他虽然工作能力一般,但巧舌如簧,总能把事情说得天花乱坠。”
2. 日常交流:
“她总是巧舌如簧地哄人开心,让人忍不住想相信她。”
3. 批评他人:
“你别被他的巧舌如簧骗了,他根本不懂业务。”
三、注意事项
- 语气把握: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讽刺,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伤他人。
- 适用对象:适合形容善于表达但可能缺乏真诚的人,尤其在涉及人际关系时更需谨慎。
- 文化背景:在传统文化中,“巧舌”虽被视为一种才能,但“如簧”则暗示其言辞虚浮,因此整体带有一定负面色彩。
四、总结
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成语,既可以表示一个人口才出众,也可以暗含对其虚伪或狡猾的批评。在实际使用中,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运用,避免因理解偏差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