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问答 >

子贡问曰何以谓之士也全文

2025-11-14 07:11:30

问题描述:

子贡问曰何以谓之士也全文,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4 07:11:30

子贡问曰何以谓之士也全文】《论语》中“子贡问曰:‘何以谓之士也?’”出自《论语·子路》篇,是孔子与弟子子贡之间关于“士”的定义和标准的一段对话。这段对话不仅体现了儒家对“士”的理解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君子人格的追求。

一、原文内容

> 子贡问曰:“何以谓之士也?”

> 子曰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

> 曰:“敢问其次。”

> 曰:“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弟焉。”

> 曰:“敢问其次。”

> 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”

二、

在这段对话中,子贡向孔子请教什么是“士”。孔子给出了三个层次的标准:

1. 最高标准:一个人能够自我约束、知耻明德,并且在出使他国时能够不负使命,这样的人被称为“士”。

2. 次一等标准:在家族中被称赞为孝顺,在乡里被称赞为友爱,这样的行为虽不如前者高尚,但仍可称为“士”。

3. 再次一等标准:言行一致、坚定果断,虽然可能显得固执,但也可以作为“士”的最低标准。

孔子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,展现了他对“士”的不同层次的理解,也表达了对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重视。

三、表格总结

层次 标准描述 含义说明
最高 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 自我约束、知耻守礼,出使他国能完成使命,体现责任感与品德
次一等 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弟焉 在家庭和邻里中表现良好,具有孝顺和友爱的品德
再次一等 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 言行一致、坚持到底,虽显固执,但仍可视为“士”的基本要求

四、思考与启示

孔子对“士”的定义并非单一标准,而是多层次、多维度的。这表明在儒家思想中,“士”不仅是身份的象征,更是道德与责任的承担者。今天的我们,虽然不再以“士”自居,但其精神内核——责任感、诚信、自律、仁爱等,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的价值观。

结语:

“子贡问曰:‘何以谓之士也?’”不仅是对“士”的探讨,更是一次关于人格修养与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。通过这段对话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,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