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完璧归赵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完璧归赵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诚信、正直的品质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。
一、成语释义
完璧归赵:字面意思是“把完整的玉璧归还给赵国”。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讲述的是战国时期,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奉命护送和氏璧前往秦国,面对秦王的欺诈行为,他机智勇敢地保护了国宝,并最终将其完整带回赵国的故事。
核心含义:
- 坚持原则,不轻易妥协;
- 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;
- 诚实守信,不贪图私利。
二、成语出处与背景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|
| 时间 | 战国时期(约公元前3世纪) |
| 主要人物 | 蔺相如、秦王、赵王 |
| 故事背景 | 秦国以强凌弱,要求赵国献出稀世珍宝“和氏璧”,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,成功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|
三、成语用法与延伸意义
常见用法:
- 用于形容人做事有原则,不因外界压力而放弃立场。
- 也可用于描述物品或权利的归还,强调“完整无缺”。
延伸意义:
- 强调诚信与责任感;
- 反映古代士大夫的气节与智慧;
- 在现代语境中,可用于表扬坚持正义、不畏强权的行为。
四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完璧归赵 |
| 含义 | 把完整的物品归还给原主,体现诚信与原则 |
| 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|
| 故事背景 | 战国时期,蔺相如护送和氏璧,成功返回赵国 |
| 使用场景 | 表扬坚守原则、维护尊严的行为 |
| 现代意义 | 强调诚信、责任与正义感 |
通过“完璧归赵”这一成语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礼仪、诚信和国家尊严的高度重视。它不仅是历史故事的缩影,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体现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