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作壁上观意思简单介绍】“作壁上观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某个事件或冲突中,旁观者不参与、不表态、只在一旁观察的情况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场景,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矛盾、争斗或争议时采取的中立态度。
一、成语解释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作壁上观 |
| 拼音 | zuò bì shàng guān |
| 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与项羽俱西入关,至函谷关,不得入。……樊哙请入,不许;使张良入谢。……项王曰:‘沛公先破秦入咸阳,毫毛不敢有所近,封闭宫室,还军霸上,以待大王。’……于是项王乃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……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项王默然不应。……项王乃曰:‘此沛公之罪也。’……于是项王乃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……刘邦既入关,项羽亦至。……项羽怒,欲击沛公。……樊哙请入,不许;使张良入谢。……项王曰:‘沛公先破秦入咸阳,毫毛不敢有所近,封闭宫室,还军霸上,以待大王。’……于是项王乃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……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项王默然不应。……项王乃曰:‘此沛公之罪也。’……于是项王乃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”(注:此处为简化版引用) |
| 含义 | 在事情发生时,置身事外,不参与、不干预,仅作为旁观者观察局势发展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也可用于口语中表达对某事的冷漠态度。 |
| 近义词 | 袖手旁观、冷眼旁观、坐山观虎斗 |
| 反义词 | 积极参与、挺身而出、主动介入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作壁上观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讲述的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权力斗争。当时,项羽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,没有果断处理刘邦,而范增多次示意项羽行动,但项羽并未采纳。这种观望的态度,被后人称为“作壁上观”。
后来,“作壁上观”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选择不作为、不表态的行为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例子 |
| 工作场合 | 公司内部出现矛盾,有人选择不站队,只在一旁观察局势。 |
| 家庭关系 | 父母之间发生争吵,孩子选择不插话,只是静静听。 |
| 社会事件 | 对于一些公共议题,部分人选择不发表意见,仅关注事态发展。 |
四、总结
“作壁上观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表达了在冲突或事件中保持中立、不参与的态度。它既可以用于批评他人的冷漠,也可以用于自嘲自己不愿卷入纷争的心理状态。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