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壁上观什么意思】“作壁上观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原意是指站在墙壁旁边观看,比喻置身事外、不参与其中,只作旁观者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冲突或事件时,不主动介入,只在一旁观察。
一、
“作壁上观”最早见于《史记》,原指在战斗中站在墙边观看,后引申为对事情不表态、不参与、只作旁观的行为。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不作为、不承担、只看热闹的人。在现代语境中,“作壁上观”既可以用于描述个人行为,也可以用于评价组织或群体的态度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作壁上观 |
| 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| 原意 | 站在墙边观看,比喻不参与、只旁观 |
| 引申义 | 对事情不表态、不介入、只作旁观者 |
| 使用场景 | 批评他人不作为、不参与、只看热闹 |
| 近义词 | 袖手旁观、冷眼旁观、隔岸观火 |
| 反义词 | 积极参与、挺身而出、主动介入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口语使用 |
| 示例 | 在公司内部争执中,他始终作壁上观,不愿发表意见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作壁上观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行为可能出于谨慎、观望、怕惹麻烦等多种原因。然而,在需要行动的时候,保持沉默往往会被视为不负责任。因此,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,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