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于朱自清背影原文及赏析】《背影》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,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别自己时的背影,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沉而含蓄的爱与感激之情。全文语言朴实无华,情感真挚动人,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之一。
一、原文节选
> “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帽,穿着黑布棉袍,走到铁道边,慢慢探身下去,尚不大难。可是他穿过铁道,要爬上月台,就不容易了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,两脚再向上缩;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,显出努力的样子。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,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。”
二、
《背影》以一次离别为背景,讲述了作者在北平读书期间,父亲亲自送他去车站的情景。文中通过对父亲动作、外貌的细致描写,展现了一个平凡却伟大的父亲形象。尽管父亲的言语不多,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与牵挂。
文章结构清晰,情感层层递进,从开始的叙述到结尾的抒情,始终围绕“背影”这一意象展开,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深情。
三、赏析要点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朱自清(现代著名散文家) |
创作时间 | 1925年 |
主题 | 父子亲情、离别之痛、父爱如山 |
风格 | 朴实自然、细腻感人 |
意象 | “背影”作为全文核心意象,象征父爱与离别 |
结构 | 回忆叙事 + 情感抒发 |
语言特点 | 简洁凝练,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|
思想意义 | 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与怀念,引发读者共鸣 |
四、结语
《背影》虽篇幅不长,但其情感深厚、意境深远,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朱自清高超的写作技巧,更体现了他对家庭、亲情的深刻理解。这篇文章提醒我们,在日常生活中,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,往往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