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不释卷的意思】“手不释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爱读书,总是手不离书,一刻也不放下。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勤奋好学、热爱阅读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手不释卷 |
拼音 | shǒu bù shì juàn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:“孤谓大吏,但当各务其职,勿以事为忧,虽有大事,亦当从容。今观卿等,皆能自立,若能如蒙之手不释卷,何患不进?” |
释义 | 手中不放下书本,比喻勤于学习,酷爱读书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或学习态度 |
近义词 | 奋发图强、孜孜不倦、废寝忘食 |
反义词 | 不学无术、好逸恶劳、懒惰成性 |
二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“手不释卷”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。故事讲的是东吴名将吕蒙,原本是个武将,不爱读书。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,他开始努力学习,常常手不释卷,最终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。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,也体现了“手不释卷”的精神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学习场合 | 他在图书馆里手不释卷,连饭都忘了吃。 |
工作场合 | 老师表扬他工作认真,手不释卷,进步很快。 |
家庭教育 | 父亲从小教导孩子要手不释卷,多读好书。 |
四、总结
“手不释卷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。它鼓励人们不断学习、充实自己,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。在现代社会,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,这种精神尤为重要。无论是学生、职场人士还是普通读者,都应该培养“手不释卷”的习惯,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
通过了解“手不释卷”的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及实际应用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,还能从中汲取学习的动力,提升自我修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