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宝藏问答 >

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

2025-10-03 12:19:10

问题描述:

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3 12:19:10

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】一、

《工之侨献琴》是一篇出自《诚意伯文集》的寓言故事,作者是明代的刘基(字伯温)。文章通过讲述一位工匠工之侨将一把古琴献给朝廷,却因琴的外表不被重视而遭到冷落的故事,讽刺了当时社会只重形式、不重实质的现象。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有才华之人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感慨。

本文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文言文 现代汉语翻译
工之侨得良桐焉,斫而为琴,弦而鼓之,金声而玉振。 工之侨得到一棵优良的梧桐木,把它砍下来做成琴,装上弦后弹奏,发出的声音清脆如金,悠扬如玉。
其声自歌,其音清越,世莫能辨。 它的声音悦耳动听,音调清亮高远,世上没有人能分辨它的真伪。
一日,献诸朝。 有一天,他把这把琴献给了朝廷。
大夫不知其良也,以示太常。 大夫不知道它的好,把它展示给太常寺的官员。
太常曰:“此非古之良琴也。” 太常说:“这不是古代的好琴。”
乃易其弦,复鼓之,其声哑然。 于是换了琴弦再弹,声音却变得低沉暗哑。
太常曰:“此琴亦不佳。” 太常说:“这琴也不好。”
乃弃之。 于是就把琴丢弃了。
工之侨闻之,叹曰:“悲夫!世之无识者多矣。” 工之侨听说后,感叹道:“可悲啊!世上没有见识的人太多了。”

三、文章主旨

《工之侨献琴》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,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真正的才能往往不被世俗所理解,只有具备眼光和智慧的人才能识别其价值。文章借工之侨的经历,批评了那些只看表面、不懂内行的庸人,同时表达了对有才之人不被重用的惋惜之情。

四、启示与思考

1. 识人需慧眼: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时,不能仅凭外表或表象来判断,应深入观察其本质。

2. 才华与机遇并存:即使拥有才华,若缺乏合适的环境和识才之人,也可能被埋没。

3. 警惕“形式主义”:现代社会中,很多人仍习惯于以“外在”衡量“内在”,这种现象值得反思。

五、结语

《工之侨献琴》虽短,但寓意深远,不仅是一则寓言,更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。它提醒我们:唯有提升自身修养与认知水平,才能更好地发现和珍惜真正的价值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