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火疖子是什么】“火疖子”是民间对一种常见皮肤感染的俗称,医学上称为“毛囊炎”或“疖肿”。它通常由细菌(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)感染引起,多发生在毛发较多、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,如面部、颈部、腋下、背部等。火疖子一般表现为红肿、疼痛的小包,严重时可能化脓、破溃。
火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,主要由细菌引起,常见于毛发较多的部位。其症状包括红肿、疼痛、有时伴有发热。多数情况下,火疖子可以通过保持清洁和局部护理自愈,但若反复发作或情况严重,应及时就医。
火疖子相关知识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火疖子 |
医学名称 | 毛囊炎 / 疖肿 |
病因 |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,也可因皮肤损伤、免疫力下降等因素诱发 |
常见部位 | 面部、颈部、腋下、背部、臀部等毛发较多区域 |
症状 | 红肿、疼痛、硬块,严重时可化脓、破溃,部分人伴有发热 |
诱因 | 个人卫生差、皮肤受损、免疫力低下、出汗过多等 |
治疗方法 | 局部消毒、热敷、外用抗生素药膏;严重时需口服抗生素或切开排脓 |
预防措施 | 保持皮肤清洁、避免搔抓、勤换衣物、增强免疫力 |
是否传染 | 一般不传染,但若接触感染者伤口可能传播细菌 |
是否易复发 | 反复发作者可能与体质或免疫力有关 |
提示:如果火疖子长时间不消退、反复发作或伴随高烧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,以免发展为更严重的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