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净沙(middot及秋思教案)
教学目标:
1. 理解并掌握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。
2.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,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。
3.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,激发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。
教学重点:
1. 理解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。
2. 掌握诗歌中表现手法的应用。
教学难点:
1. 深入理解《天净沙·秋思》所表达的游子思乡之情。
2. 分析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。
教学方法:
讲授法、讨论法、诵读法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
1. 教师提问:同学们,你们知道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?
2. 学生回答后,教师引入本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元曲——《天净沙·秋思》,它被誉为“秋思之祖”,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魅力吧!
二、整体感知
1. 教师范读《天净沙·秋思》,注意节奏和情感。
2. 学生齐读,体会诗歌的韵律美。
3. 讨论:这首曲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
三、深入探究
1. 作者简介:马致远(约1250—1321),字千里,号东篱,大都(今北京)人,元代著名的戏曲家、散曲家。他一生坎坷,曾做过小官,但仕途不顺,晚年退隐田园。他的作品多表现怀才不遇、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。
2. 逐句解读:
(1)枯藤老树昏鸦: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,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。
(2)小桥流水人家:与前一句形成对比,展现出温馨的生活气息。
(3)古道西风瘦马: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。
(4)夕阳西下:点明时间,烘托出日暮途穷的悲凉心境。
(5)断肠人在天涯:直抒胸臆,表达了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。
四、合作交流
1. 小组讨论:你认为这首曲子中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?为什么?
2. 全班分享:各小组派代表发言,阐述自己的观点。
五、拓展延伸
1. 背诵《天净沙·秋思》,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。
2. 搜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词,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。
六、课堂总结
1.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。
2.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。
七、布置作业
1. 抄写《天净沙·秋思》,并注释重点词语。
2. 查阅资料,了解元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。
板书设计:
天净沙·秋思
马致远
枯藤老树昏鸦
小桥流水人家
古道西风瘦马
夕阳西下
断肠人在天涯
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内容和艺术特色。今后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,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