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有许多经典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。其中,《为学》便是这样一篇富有哲理、语言精炼的文章。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学习态度的深刻见解,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《为学》一文出自清代学者彭端淑之手,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“立志”与“勤奋”的重要性。文章通过对比两位学子的不同命运,揭示了一个人能否成功,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坚定的志向和持续的努力。
以下是《为学》的原文:
> 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人之为学,不日进则日退。独学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;久而不知其非,则自欺而误人。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接下来是对这篇文章的逐句翻译与解释:
“天下事有难易乎?”
——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?
“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”
——只要去做,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;如果不做,再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困难。
“人之为学,不日进则日退。”
——人们的学习,不是每天进步,就是每天退步。
“独学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;久而不知其非,则自欺而误人。”
——如果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交流,就会知识浅薄、见识狭窄;长时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,就会自我欺骗,甚至误导他人。
第三段:
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”
——我曾经整天思考,但不如片刻学习所得多。
“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”
——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,但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远。
第四段:
“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”
——站在高处挥手,手臂并没有变长,但远处的人却能看到;顺着风呼喊,声音并没有加快,但远处的人却能听清。
“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”
——借助车马的人,并不是因为脚力强,却能到达千里之外;借助船只的人,并不是会游泳,却能渡过江河。
最后一段:
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
——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,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。
总结:
《为学》一文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。它告诉人们,学习的关键在于行动和坚持,而不是空想或懒惰。同时,它也提醒我们,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和他人的智慧,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。
这篇文章不仅是古代学子的必读之作,对于现代人而言,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无论是在学业、事业还是个人成长方面,都能从中获得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