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叔叔于勒
我小时候,家里并不富裕。父亲是个小职员,母亲靠做点针线活来贴补家用。我们住在一座小城市里,生活虽然清苦,但还算安稳。
在我们家的亲戚中,有一个叫于勒的人,他是我父亲的弟弟,也就是我的叔叔。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出过远门,据说是在美洲做生意,后来就音讯全无了。有人说他发了财,也有人说他破产了,甚至有人说是死了。总之,大家对他的消息都不太清楚。
不过,我父亲一直相信他还在外面,而且可能已经发财了。他经常提起于勒,说他是个好人,有责任心,不会丢下家人不管。因此,我们全家都对他抱有希望,尤其是我母亲,她总是念叨着:“等于勒回来,我们的日子就好了。”
每年的圣诞节和新年,我们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海外的信,上面写着“亲爱的哥哥,祝你们平安”之类的问候。我们都觉得这是于勒写的,虽然字迹有些潦草,内容也很简单,但大家都很高兴。母亲会把这封信读给全家人听,然后笑着说:“你看,于勒还惦记着我们呢!”
然而,有一天,事情发生了变化。那天,我们正在吃饭,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,接着一个衣衫褴褛、满脸胡须的男人走了进来。他看起来很憔悴,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安。母亲一看到他,脸色立刻变了,她低声说:“这不是……于勒吗?”
我惊讶地看着这个男人,心想:“这就是我们一直等待的叔叔?”可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富人,反而像是个穷苦的流浪汉。
父亲急忙上前,试探性地问:“你是……于勒吗?”
男人点了点头,声音有些颤抖:“是的,我是于勒。我回来了。”
母亲的脸色变得很难看,她没有说话,只是默默地低下头。父亲则显得有些尴尬,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
后来,我们才知道,于勒并没有发财,反而因为生意失败,欠了一屁股债,不得不流落异乡。他一直在外漂泊,靠打零工维持生计,直到再也撑不下去了,才回到家乡。
我们家原本对他寄予厚望,结果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。母亲对此感到非常失望,她开始后悔自己曾经对他的期望太高了。而父亲也沉默了许多,似乎在思考些什么。
从那以后,我们家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于勒的归来而变好,反而变得更加艰难。他无法再帮我们,我们也渐渐不再提起他。
多年后,当我再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,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。我明白了,人生并不是总能如愿以偿,有时候,我们期待的东西,未必会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出现。
《我的叔叔于勒》这篇课文,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,更是一个关于希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。它让我们明白,面对生活的不如意,我们该如何去接受和面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