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蓼莪》是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一篇古诗,全诗情感深沉,语言质朴,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切怀念与无法报答的悲痛之情。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,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孝道与亲情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《蓼莪》原文
> 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
> 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
> 蓼蓼者莪,匪莪伊蔚。
> 哀哀父母,生我劳瘁。
> 毕既醉止,载号载呶。
> 既醉而出,并受其福。
> 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
> 抚我畜我,长我育我。
> 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
> 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!
二、诗意解析
《蓼莪》以“蓼”与“莪”两种植物起兴,借物抒情,表达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愧疚。诗中反复强调“哀哀父母”,表现出诗人对父母辛劳一生的深切同情与无限思念。
- 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”
蓼和莪都是水草,但诗人说这不是莪,而是蒿,意在引出下文对父母的赞美与追思。
- 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“劬劳”指辛苦劳累,表达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。
- 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”
父亲生我,母亲哺育我,表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无私付出。
- “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!”
最后一句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却无能为力的深深遗憾,感叹天地广大,恩情难报。
三、艺术特色
1. 起兴手法:开篇以“蓼莪”起兴,借自然景物引出情感,增强了诗的感染力。
2. 重复结构:诗中多次重复“哀哀父母”,强化了情感的表达,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。
3. 语言朴实:全诗语言简洁,感情真挚,没有华丽辞藻,却更能打动人心。
4. 情感真挚:整首诗充满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,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“孝”的核心思想。
四、现实意义
《蓼莪》不仅是古代孝道文化的代表作,也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,要常怀感恩之心,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。
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父母的爱始终是最无私、最伟大的情感之一。《蓼莪》以其深情的笔触,穿越千年,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。
结语
《蓼莪》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,它用最朴素的语言,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。读罢此诗,令人不禁反思自己的孝心与责任。愿我们都能铭记父母的恩情,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