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
- 了解《观潮》的作者及其背景。
- 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。
- 学习并理解文中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,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。
-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,分析作者如何生动地描绘了潮水的动态美。
-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实际的大潮视频,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。
-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理解文中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,体会其雄伟壮丽的特点。
难点: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去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。
三、教学准备
教师准备:收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;制作PPT课件;准备相关阅读材料。
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文化知识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
1. 展示几张钱塘江大潮的照片或播放一段视频片段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
2. 提问:“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?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”引导学生自由发言。
(二)整体感知
1. 学生自读课文,圈画出不熟悉的字词,并尝试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问。
2. 教师带领全班齐读课文,纠正发音错误,强调重要语句的停顿和节奏。
(三)深入探究
1. 分组讨论: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研读,探讨该部分是如何具体描写潮水特点的?
2. 全班交流:各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,其他同学补充意见。
3. 教师总结归纳:提炼出文章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如比喻、拟人等,并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。
(四)拓展延伸
1. 观看一段真实的钱塘江大潮录像,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所见所闻。
2.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类似自然景观的故事或者传说。
五、布置作业
1. 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;
2. 写一篇短文,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,注意突出景物特征。
六、板书设计
《观潮》
作者简介
写作背景
主要内容
艺术特色
教学反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