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谁是最可爱的人初中语文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
-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基调,掌握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。
- 学习文中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分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
-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、归纳观点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- 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。
-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尊重英雄、热爱祖国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教学重点:
理解文章主题,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。
- 教学难点:
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,理解“最可爱的人”这一称号背后的深层含义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背景资料(如抗美援朝历史简介)、课文录音或视频片段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了解作者魏巍及其创作背景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
“你们心中‘最可爱的人’是谁?为什么?”
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“可爱”的理解,并引出课文题目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。
播放一段关于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生活的视频片段,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。
- 教师带领学生疏通字词障碍,如“炮火连天”、“血肉之躯”等。
- 提问: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物?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?
3. 精读探究(20分钟)
- 分段精读:
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,重点分析三个典型事例:
(1)松骨峰战斗中的英雄事迹;
(2)防空洞中战士与战友们分享口粮的故事;
(3)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的壮举。
- 小组讨论:
分组讨论这三个事例分别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优秀品质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
- 教师点拨:
结合时代背景,引导学生理解当时战争的艰苦与战士们的牺牲精神。
4. 深入理解(15分钟)
- 问题引导:
“为什么作者说他们是‘最可爱的人’?”
“你认为谁才是‘最可爱的人’?为什么?”
- 情感升华:
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,思考今天哪些人也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。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- 教师总结:
本文通过真实感人的事例,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和无私,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。
- 学生谈收获:
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对“最可爱的人”的理解,以及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。
五、作业布置
1. 写一篇短文,以“我心中的‘最可爱的人’”为题,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看法。
2. 阅读魏巍的其他作品,如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的续篇或相关散文,加深对作者风格的理解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谁是最可爱的人
——魏巍
主题:赞美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无私
写作手法:典型事例 + 情感抒发
情感升华:致敬英雄,热爱祖国
```
七、教学反思(教师课后填写)
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感受人物精神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,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。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