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
-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。
- 掌握本课生字词,能正确书写“聋、哑、绣、描”等重点字词。
- 理解“鱼游到了纸上”这一标题的含义及其象征意义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品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和语言魅力。
- 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,提升阅读理解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作者对聋哑青年执着专注精神的赞美之情。
-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、勤奋学习、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重点:
理解“鱼游到了纸上”的深刻含义,体会聋哑青年专心致志、刻苦练习的精神。
- 难点:
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插图、生字卡片、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。
- 学生:预习课文,了解故事背景,查找关于“聋哑人”和“绘画”的相关资料。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情境导入:
展示一幅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图画,提问:“如果你看到鱼儿在纸上‘游’起来,你会有什么感觉?”
引导学生思考“鱼游到了纸上”这个标题的奇妙之处。
2. 揭示课题:
板书课题《鱼游到了纸上》,引导学生齐读课题,激发学习兴趣。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自由朗读课文:
要求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词,注意读音准确。
2. 检查预习情况:
- 出示生字词卡片,如“聋、哑、绣、描、绘、工笔”等,指名认读并组词。
- 提问: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主要人物是谁?
3. 整体感知:
概括课文主要一位聋哑青年在西湖边专心画鱼,最终画技高超,作品被人们称赞。
(三)精读品析(20分钟)
1. 分段阅读,深入理解:
-
介绍“我”在西湖边偶遇聋哑青年,他专注作画。
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青年动作、神态的词语,如“默默”“全神贯注”,体会其专注精神。
-
描写青年画鱼的过程,突出他的技艺高超。
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,如“一笔一画都像真的一样”,体会其认真细致的态度。
- 第三段:
讲述“我”与青年的对话,揭示“鱼游到了纸上”的真正含义。
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双重含义:一是鱼画得生动逼真,二是青年用心创作,仿佛鱼真的在纸上游动。
2. 小组讨论:
- “鱼游到了纸上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- 为什么说这位青年是“鱼游到了纸上”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联系实际:
提问:在生活中,有没有像这位青年一样专注做事的人?他们是怎么做的?
引导学生分享身边的事例,增强情感共鸣。
2. 想象拓展:
如果你是那位聋哑青年,你会怎么画鱼?试着用几句话描述你的画作。
(五)总结升华(5分钟)
1. 回顾课文:
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,总结“鱼游到了纸上”的寓意。
2. 情感升华:
教师小结:一个人只要心怀梦想,专心致志,就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。我们要学习这位青年的专注与坚持。
五、作业布置:
1. 基础作业:
写生字词各两遍,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2. 拓展作业:
观察一种动物,尝试用一段话描写它的动作,要求写出细节,体现观察的认真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鱼游到了纸上
专心致志 → 画技高超
勤奋努力 → 成就非凡
用心创作 → 鱼“游”纸上
```
七、教学反思(教师课后填写):
(此处留空,供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思)
备注:
本教案紧扣教材内容,注重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,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,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