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诗经伐檀全诗赏析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诗经伐檀全诗赏析,卡到怀疑人生,求给个解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4 17:49:24

诗经伐檀全诗赏析】《诗经》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不仅承载着古代先民的生活情感与社会风貌,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。其中,《伐檀》一诗,虽篇幅不长,却以其质朴的语言、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批判精神,成为《诗经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

《伐檀》出自《魏风》,属于《诗经·国风》部分。全诗共三章,每章六句,结构紧凑,节奏分明。其内容围绕“伐檀”这一劳动场景展开,通过劳动者在劳作中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对不公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。

首章写道: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河水清且涟漪。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维燕及子,胡为乎泥中?”

诗人以“坎坎”的伐木声开篇,营造出一种劳动的氛围。随后,将目光投向河边,描绘出清澈的河水与微波荡漾的景象。然而,这种宁静的画面却被接下来的质问打破:“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——那些没有耕种、没有收获的人,凭什么能拥有三百亩的粮食?这不仅是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,更是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。

次章则进一步深化主题:“坎坎伐辐兮,置之河之侧兮。河水清且直漪。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亿兮?维燕及子,胡为乎泥中?”

此章继续描写伐木的情景,但重点转向了“辐”(车轮的辐条),暗示劳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。同样,诗人再次质问那些不劳而获者的行径,表达对现实的不满。

末章则以“坎坎伐轮兮,置之河之漘兮。河水清且沦猗。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囷兮?维燕及子,胡为乎泥中?”收尾。这里,“轮”是更为复杂的工具,象征着更高层次的劳动成果。诗人依旧以同样的方式提出质疑,强化了整首诗的批判力度。

从艺术手法来看,《伐檀》运用了赋、比、兴相结合的表现方式。开篇的“坎坎伐檀”是赋,直接叙述劳动场景;“河水清且涟漪”则是比,用自然景象烘托情感;而“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”则是兴,由景入情,引出深层思考。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,又富有思想深度。

此外,全诗语言简洁有力,多用重复句式,增强了节奏感和感染力。同时,通过反复的质问,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批判语气,使读者在感受劳动艰辛的同时,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公平正义的呼唤。

综上所述,《伐檀》不仅是一首描绘劳动场景的诗,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矛盾、表达人民心声的诗。它以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,展现了《诗经》中“诗言志”的传统精神。至今读来,仍能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、劳动价值等问题的深思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