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范仲淹《渔家傲(middot及秋思》赏析)】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其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,也富有艺术感染力。《渔家傲·秋思》是他词作中的代表之作,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秋日的苍凉景象,同时也抒发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。
全词如下:
> 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> 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这首词开篇即点明“塞下秋来风景异”,与中原的秋景截然不同,突出了边塞之地的独特氛围。接着,“衡阳雁去无留意”一句,借雁南飞的自然现象,暗示边塞将士远离故土,心中充满离愁别绪。这里的“雁”不仅是季节变化的象征,更承载着思乡之情。
“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”三句,描绘出边塞战场的肃杀与孤寂。角声四起,战鼓频响,群山环绕中,一座孤城在夕阳余晖中紧闭城门,展现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气氛。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描写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
下阕转入情感抒发。“浊酒一杯家万里”,将士们只能以浊酒寄托对家乡的思念,但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则揭示了他们无法归家的现实——战争尚未结束,功业未立,归期遥遥无望。这里的“燕然”典出东汉窦宪追击匈奴至燕然山,刻石记功的故事,暗含将士们希望建功立业、早日凯旋的愿望。
最后两句“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”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。羌笛声悠远绵长,寒霜覆盖大地,夜深人静时,将军与士兵都无法入眠,白发与泪水交织在一起,道尽了战争的残酷与人生的无奈。
整首词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既有对边塞风光的生动描绘,也有对将士情怀的真实表达。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词,更是一首抒情诗,体现了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胸怀与担当。通过这首词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边塞的苍凉与壮阔,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国家、对人民深切的关怀与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