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校财务报销管理制度】为规范学校财务管理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确保各项经费的合理、合规使用,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要求,结合本校实际情况,特制定本《学校财务报销管理制度》。该制度旨在明确财务报销流程、职责分工、审批权限及监督机制,保障学校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。
一、适用范围
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部门、各学院及全体教职工在日常教学、科研、行政管理及其他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类费用报销。包括但不限于差旅费、会议费、办公用品采购、设备购置、培训费、劳务费等。
二、报销原则
1. 合规性原则:所有报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财务制度,严禁虚报、冒领、重复报销等行为。
2. 真实性原则:报销凭证必须真实有效,内容完整,与实际支出相符。
3. 合理性原则:报销金额应与实际业务需求相匹配,不得超支或浪费。
4. 及时性原则:报销申请应在费用发生后及时办理,避免拖延影响财务核算。
三、报销流程
1. 费用发生前:如涉及较大金额或特殊事项,需提前填写《预算申请表》,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。
2. 费用发生后:由经办人填写《费用报销单》,附上合法有效的发票、合同、会议通知、出差审批单等相关材料。
3. 部门初审: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对报销事项进行初步审核,确认其真实性、合规性。
4. 财务复核:财务部门对报销资料进行形式和内容审核,确保票据齐全、金额准确。
5. 领导审批:按照审批权限,由分管校领导或相关负责人签署意见。
6. 款项支付:经审核无误后,财务部门安排资金支付,确保款项及时到账。
四、报销标准与限额
1. 差旅费报销应按职务级别和出行地点执行相应的标准,不得超标。
2. 办公用品采购应实行计划管理,严禁随意购买非必需物品。
3. 会议费、培训费等应严格控制规模和人数,确保经费使用效益。
4. 对于大额支出,应提前报批并提供详细说明,防止资金滥用。
五、责任与监督
1. 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财务报销工作负主要责任,确保报销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
2. 财务部门负责日常审核与监督,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。
3. 学校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报销情况进行抽查,发现问题严肃处理,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。
4. 所有报销人员应自觉遵守财务纪律,杜绝违规操作。
六、附则
1.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,以本制度为准。
2. 本制度由学校财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。
通过本制度的实施,将进一步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,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,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