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班安全活动教案《地震来了怎么办》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,知道地震发生时的危险性。
2. 引导幼儿掌握在地震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法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
3. 通过情景模拟和游戏,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地震相关图片或视频(如地震后的场景、避难所等)
- 安全标志卡片(如“地震避难场所”、“紧急出口”等)
- 小椅子若干(用于模拟教室环境)
- 音效设备(播放地震声音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:“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?地震会发生什么?”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地震的认识。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,简单介绍地震的成因和危害,让幼儿初步建立对地震的感性认识。
2. 学习地震应对方法(10分钟)
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,向幼儿介绍地震发生时的正确做法:
- 如果在室内,应迅速躲到结实的桌子下或承重墙角落,保护头部;
- 不要使用电梯,不要靠近窗户、玻璃门等易碎物品;
- 地震停止后,听从老师指挥,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;
- 在户外时,应远离建筑物、电线杆、树木等危险地方,寻找开阔地带蹲下。
3. 情景模拟与游戏(15分钟)
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次“地震逃生演练”。设置一个模拟教室环境,用小椅子摆成课桌,播放地震音效,让幼儿体验地震发生时的场景。教师带领幼儿进行“躲避—撤离”的全过程,强调动作规范和安全顺序。
4. 总结与讨论(5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内容,提问:“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?”鼓励幼儿积极发言,巩固所学知识。同时提醒幼儿,平时要多学习安全知识,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,学会保护自己。
四、延伸活动建议:
- 在班级中设置“安全角”,张贴地震避险图示,供幼儿日常学习。
-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视频,共同学习防震知识。
- 开展“我为家人讲安全”活动,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地震应对方法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措施,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在今后的活动中,可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,丰富安全教育内容,提升幼儿的安全素养。
备注: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注重教学流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,避免使用AI生成常见句式,确保内容自然流畅,符合幼儿园教学实际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