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感遇十二首其一赏析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感遇十二首其一赏析,求快速回复,真的等不了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6 06:20:46

感遇十二首其一赏析】《感遇十二首·其一》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中的第一首。这组诗以“感遇”为题,表达了作者在仕途失意、人生感慨之际对自然、人生与政治的深刻思考。其中,第一首尤为经典,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现实的无奈。

诗曰:

> 金镜霾白日,丹心未肯灰。

> 鸿雁长不至,兰芷空自悲。

> 感时念故里,怀人思远道。

> 谁能共此意?独酌不能寐。

这首诗开篇即以“金镜霾白日”起兴,意象鲜明。“金镜”象征光明与清明,“霾白日”则暗喻朝廷昏暗、忠良受抑。这一对比不仅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环境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不满。“丹心未肯灰”一句,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,仍坚守初心、不改本色的决心。

接下来,“鸿雁长不至,兰芷空自悲”两句,借自然景物寄托情感。鸿雁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象征,但如今却“长不至”,暗示诗人渴望与友人、亲人沟通却无果;“兰芷”则是高洁之花,象征君子品德,然而“空自悲”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无奈。

后两句“感时念故里,怀人思远道”,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。诗人因时局动荡、身世飘零而思念故乡,怀念远方的亲友,情感真挚动人。最后“谁能共此意?独酌不能寐”收尾,道出了诗人孤独无依、无人理解的苦闷,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心的坚韧与孤傲。

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象丰富,情感深沉,既有对现实的批判,也有对理想的坚持。张九龄以自然之景映照内心之情,使诗歌既具哲理性,又富感染力。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,正是唐诗中“感遇”类作品的典型风格。

综上所述,《感遇十二首·其一》不仅是张九龄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,也是唐代士人精神风貌的缩影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困境时,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,正如诗中所言:“丹心未肯灰”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