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薛瑞萍《心平气和的一年级》读后感】在教育的道路上,每一位教师都曾经历过无数个“第一次”:第一次站上讲台、第一次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、第一次处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……这些经历或许令人焦虑,也可能让人感到疲惫。但读完薛瑞萍老师的《心平气和的一年级》,我仿佛被一股温柔的力量轻轻托起,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与意义。
这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指南,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育生活的深情记录。薛瑞萍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年级教学中的点点滴滴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。她不是在教我们如何“管理”学生,而是引导我们如何“理解”孩子,如何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。
书中最打动我的,是她那种“不急不躁”的教育态度。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校园,他们的世界还很单纯,情绪波动大,行为也常常出人意料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很多老师可能会感到烦躁甚至无力。然而,薛瑞萍却始终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,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教育不是催促,而是陪伴。
她提到:“教育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场修行。”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。在现实的教学中,我们常常被各种评价标准所束缚,急于看到成果,却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。而薛瑞萍则提醒我们,教育应该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滋养,是一种耐心的等待,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。
此外,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真实的教学案例,比如孩子们在课堂上突然哭闹、作业本上的涂鸦、课间的小冲突等。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,在她的笔下却显得格外生动而真实。她没有刻意美化教育的“美好”,而是坦然地面对其中的挑战与困难,同时也展现了作为教师的智慧与温情。
读完这本书,我不仅收获了教学上的启发,更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触动。它让我明白,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情感的交流,是心灵的对话。当我们能够“心平气和”地面对孩子时,教育才会真正发生。
在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中,我们需要更多像薛瑞萍这样的教育者,用爱与耐心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。《心平气和的一年级》不仅是一本教学随笔,更是一本关于教育初心的书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地,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,因为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