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】为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确保校园内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,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,结合本校实际情况,特制定本《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》。本制度旨在规范饮用水的管理流程,明确责任分工,强化日常监督,防范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。
一、组织机构与职责
1. 学校成立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,由校长担任组长,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,后勤、医务、德育等部门负责人及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,负责全校饮用水卫生工作的统筹协调与监督管理。
2. 后勤部门负责饮用水的采购、储存、供应及日常维护工作;医务室负责对师生饮用水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;德育部门负责开展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。
二、饮用水来源与供应商管理
1. 学校饮用水必须从具备合法资质的供水单位采购,不得使用未经检验或来源不明的水源。
2. 与供水企业签订正式合同,明确水质标准、检测频率、责任划分等内容,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考核。
3. 对外购瓶装水或桶装水,应严格查验产品合格证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及企业资质,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。
三、饮用水设备与设施管理
1. 学校配备的饮水机、开水器等设备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,并定期进行清洁、消毒和维护。
2. 每学期开学前及寒暑假后,应对所有饮水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清洗,确保设备运行正常、无污染隐患。
3. 设立专人负责设备管理,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台账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。
四、水质监测与检测
1. 学校应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,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pH值、余氯、细菌总数、总大肠菌群等。
2. 检测结果应及时向全校公示,接受师生监督。如发现水质不达标,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查找原因,采取有效措施整改。
五、饮用水卫生宣传教育
1. 学校应通过班会、宣传栏、广播、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,广泛开展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,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。
2.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或培训,增强师生对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,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。
六、应急处理与报告机制
1. 建立饮用水安全事故应急预案,明确事故报告流程、应急处置措施及责任分工。
2. 发生饮用水污染或疑似中毒事件时,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迅速查明原因,控制事态发展,并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。
七、监督检查与奖惩制度
1. 学校定期对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,发现问题限期整改,落实责任人。
2. 对在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奖励;对因失职、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,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。
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由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。全体师生应共同遵守,切实保障校园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,营造健康、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