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初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初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,急!求解答,求此刻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9 13:24:04

初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】《小石潭记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,收录于《柳河东集》中。文章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清幽景色,表达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孤寂与忧郁之情。本文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之一。

一、基础知识练习题

1.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 篁(huáng)竹

B. 清冽(liè)

C. 坻(chí)

D. 佁(yǐ)然

2.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 )

A. 悄怆(凄凉)

B. 寂寥(寂静)

C. 崖(山崖)

D. 俶尔(忽然)

3. 《小石潭记》的作者是( )

A. 韩愈

B. 柳宗元

C. 苏轼

D. 王安石

4. 文章开头描写小石潭的“全石以为底”,说明了什么?( )

A. 小石潭的水很清澈

B. 小石潭的形状奇特

C. 小石潭的底部全是石头

D. 小石潭周围环境优美

5. “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”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?( )

A. 拟人

B. 对偶

C. 夸张

D. 比喻

二、阅读理解题

阅读下面文段,回答问题:

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
6. “斗折蛇行”形容的是什么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7. 作者为什么说“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”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8. “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9. 这一段文字中,哪些景物描写体现了小石潭的幽静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0. 结合全文内容,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。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综合能力提升题

11. 请用一句话概括《小石潭记》的主要内容。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2. 文中“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”一句,描写了鱼的动态,试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。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3.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“水”的特点,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何种态度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4. 你认为柳宗元在《小石潭记》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5.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,谈谈你对“清幽之境”或“孤寂之情”的理解。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四、参考答案

一、基础知识练习题

1. A

2. C(“崖”指山边,非“山崖”)

3. B

4. C

5. D

二、阅读理解题

6. 形容溪流的曲折蜿蜒,像北斗星那样曲折,像蛇一样爬行。

7.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,让人心情沉重,不适合长久停留。

8.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、哀愁和对现实的不满。

9. 四面竹树环合、寂寥无人、凄神寒骨、悄怆幽邃。

10. 作者初到小石潭时感到清幽美丽,随后因环境的冷清而产生孤独感,最终选择离开,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与对现实的无奈。

三、综合能力提升题

11. 本文描写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,抒发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孤寂与忧郁之情。

12. 这样描写突出了水的清澈,使读者感受到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轻盈感,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。

13.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热爱之情。

14. 作者借景抒情,表达了自己的失意、孤独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

15. (略,根据个人感受作答)

结语:

《小石潭记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,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山水诗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,柳宗元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,使得这篇文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。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,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,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