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粉蝶儿(middot及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原文及赏析)】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作品,借落花之景,抒发了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此词虽以“粉蝶儿”为调名,却并不拘泥于艳丽的春景描写,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。
原文:
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
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,一枝枝、不教花瘦。
甚无情,便下得、雨僝风僽。
向园林、铺作地衣红绣。
而今春似年华过手,一寸寸、渐成衰朽。
甚多情,却道是、花须酒瘦。
到而今、谁把花来收?
译文:
昨日的春天,就像十三岁的小姑娘在学习刺绣,一枝一枝地描绘着花朵,不让它们显得单薄。
可为何如此无情,竟让风雨摧残,使花儿凋零。
在园林中,花瓣铺满了地面,宛如红色的地毯。
如今的春天,仿佛年华匆匆而过,一点点地走向衰老。
虽然多情,却只能感叹花儿因酒意而消瘦。
到了今天,还有谁会去收拾这些零落的花瓣呢?
赏析:
这首词以“粉蝶儿”为词牌,表面上写的是春日落花,实则寄托了词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。辛弃疾一生志在恢复中原,却屡遭排挤,壮志难酬。因此,在他笔下的“落花”,不仅是自然景象,更是他对自身命运的隐喻。
上片写昔日春光的绚烂与美好,用“十三女儿学绣”这一比喻,既形象又富有诗意,表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柔美。然而,“甚无情,便下得、雨僝风僽”一句,则陡然转为哀婉,暗示美好的事物终究难以持久,风雨无情,花落满地,象征着理想与希望的破灭。
下片转入对现实的感慨。“而今春似年华过手”,将春光与人生岁月相联系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。“甚多情,却道是、花须酒瘦”,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,看似是对花的怜惜,实则是对自身处境的叹息。最后“到而今、谁把花来收?”一句,语气凄凉,流露出一种无人理解、无人问津的孤独感。
整首词语言清丽,情感真挚,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,又饱含作者内心的忧愤与感慨,堪称辛弃疾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佳作。
总结: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不仅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词,更是一首借景抒怀、寄托人生感慨的作品。辛弃疾通过对落花的描写,表达了对人生无常、理想难遂的深切体会,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