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红色党史故事《一封鸡毛信》】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无数普通百姓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,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。而“一封鸡毛信”正是这样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感人故事,它不仅展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,也体现了人民群众与党之间的深厚情谊。
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华北某村庄。那时,日军频繁扫荡,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,形势十分严峻。为了传递重要情报,党组织决定通过一个特殊的渠道——“鸡毛信”,来完成这项任务。
所谓“鸡毛信”,是当时的一种秘密通信方式。如果信件上插有鸡毛,就表示事情紧急,必须立即送达。这种信件通常由儿童或可靠的群众传递,既隐蔽又迅速。
那年春天,村里的少年小明被选中担任传递任务。他的父亲是地下党员,母亲也在村里做后勤工作。小明虽然年纪不大,但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,对党的事业充满向往。
那天夜里,党组织将一封重要的鸡毛信交给了小明。信上写着:“日军将于三日后进村扫荡,务必提前转移群众。”这封信关系到全村人的生命安全,必须在天亮前送到区队驻地。
小明小心翼翼地将信藏在衣服里,趁着夜色出发了。一路上,他穿过密林、翻越山岭,途中多次遇到敌人的巡逻队,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,没有暴露身份。他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,绕过封锁线,终于在天亮前将信送到了目的地。
区队接到信后,立即组织群众转移,成功避开了日军的扫荡。事后,村民们才知道,正是因为小明的勇敢行动,才避免了一场灾难。
这封鸡毛信虽然只是一张普通的纸,但它承载着人民对革命的忠诚,也见证了那个时代最朴素的信仰与担当。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。
如今,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,但那段历史不应被遗忘。“一封鸡毛信”的故事告诉我们:每一个平凡的人,都可能成为改变历史的关键人物。只要心中有信仰,脚下就有力量。
让我们铭记这些不为人知的英雄,传承红色精神,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