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《晚春》诗词鉴赏】《晚春》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收录于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的古诗文单元中。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时节的自然景象,通过对花草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,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短暂、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。
全诗如下:
> 草树知春不久归,
> 百般红紫斗芳菲。
> 杨花榆荚无才思,
> 惟解漫天作雪飞。
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,意境清新自然,富有画面感。首句“草树知春不久归”,点明了春日将尽的主题,也暗示了万物对季节更替的敏感。草木知道春天不会长久停留,因此纷纷展现出最后的生机与美丽。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一句,生动地描绘出各种花卉竞相开放、争艳斗丽的景象,表现出春天最后的绚烂与热烈。
第三句“杨花榆荚无才思”,则转而描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植物——杨花和榆荚。它们没有像其他花卉那样拥有艳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息,因此被诗人称为“无才思”。然而,正是这种“无才思”的特质,反而让它们在春末时节展现出另一种独特的美。最后一句“惟解漫天作雪飞”,形象地描绘了杨花和榆荚随风飘舞、如雪花般纷飞的情景,给人一种轻盈、洒脱的感觉。
从艺术手法上看,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方式,赋予花草以情感和意志,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。同时,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表现,突出了生命的多样性与独特性。即使是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,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
此外,《晚春》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意味。它告诉人们,虽然时间有限,但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,应当珍惜当下,把握时光。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,即使是没有“才思”的杨花和榆荚,也能在春风中翩翩起舞,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。
综上所述,《晚春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,更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悟的作品。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,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的变化,体会生命的美好,并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。在语文教学中,这首诗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,增强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