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教学实录及点评】一、教学实录
教学目标:
1. 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。
2. 学习作者按季节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。
3.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、保护环境的情感。
教学重点:
- 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景色。
- 学会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。
教学难点:
-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(5分钟)
师:同学们,你们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吗?那里有高大的树木、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。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——小兴安岭。(出示图片)
生:哇,好漂亮!
师:大家想不想看看小兴安岭四季的变化呢?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。
二、初读课文(10分钟)
师: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: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?你最喜欢哪个季节?
生:老师,我觉得课文是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。
师:非常好!那你能说说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吗?
生:春天有嫩芽,夏天绿树成荫,秋天果实累累,冬天白雪皑皑。
三、精读课文(20分钟)
师:我们先来看春天的部分。谁能找出描写春天的句子?
生:“春天,树木抽出新的枝条,长出嫩绿的叶子。”
师:这句话用了“抽出”这个词,说明什么?
生:说明树木生长得很快。
师:对,这就是作者的语言特色。接下来,请大家分组讨论,找出每个季节中最有代表性的词语,并说说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景象。
(小组讨论后,学生积极发言,课堂气氛活跃)
四、拓展延伸(10分钟)
师:小兴安岭不仅风景优美,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。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自然美景呢?
生:要爱护环境,不乱扔垃圾。
生:还要保护森林,不让树木被砍伐。
师:说得很好!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环保小卫士。
五、总结与作业(5分钟)
师:今天我们学习了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,了解了四季的变化,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。回家后,请大家写一篇短文,描述你家乡的一个季节,用上今天学到的描写方法。
二、教学点评
本节课以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为教学内容,紧扣教材,围绕“四季变化”这一主线展开教学。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,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。在阅读过程中,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,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,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“语言积累与运用”。
课堂中,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,鼓励学生主动探究,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。同时,结合环境保护的主题,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,使语文教学更具现实意义。
此外,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,让学生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,树立正确的生态观。作业设计也具有实践性,能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内容。
总体而言,这是一节结构清晰、内容丰富、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,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