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群策群力的成语故事及出处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群策群力的成语故事及出处,急到原地打转,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30 00:07:54

群策群力的成语故事及出处】“群策群力”是一个常用成语,意思是指大家共同出主意、齐心协力地完成一项任务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,也反映了集体智慧的力量。那么,“群策群力”这一成语究竟出自何处?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?

成语出处

“群策群力”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。原文是:“夫参署者,集众思,广忠益也。是以贤人君子,明于大体,而能共成其事。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“群策群力”四个字,但其中表达的思想与之极为相似。

后来在《晋书·王导传》中,有更明确的表述:“群策群力,以济时艰。”这句话直接使用了“群策群力”,并强调了在困难时期,众人合力才能克服挑战。

此外,在《宋史·岳飞传》中也有类似的说法:“群策群力,共图大业。”这说明“群策群力”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,逐渐成为一种广泛认可的表达方式。

成语故事

关于“群策群力”的具体故事,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。在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继承遗志,致力于恢复汉室。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,他深知单凭一人之力难以支撑大局,于是广纳贤才,听取各方意见,制定战略。

例如,在赤壁之战前,诸葛亮提出联合东吴对抗曹操的策略,正是集思广益的结果。而在北伐过程中,他也不断征求将领和谋士的意见,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。正是这种“群策群力”的精神,使得蜀汉在强敌环伺之下仍能维持一定实力。

另一个例子是唐代的“贞观之治”。唐太宗李世民深知个人能力有限,因此广开言路,鼓励大臣们积极建言献策。魏征就是其中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,他的建议对国家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正是这种“群策群力”的治国理念,使得唐朝初期社会安定、经济繁荣。

现代意义

在现代社会,“群策群力”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、团队合作、政府治理等多个领域。无论是企业项目推进,还是科研攻关,都需要团队成员各司其职、共同努力。只有将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在一起,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。

同时,“群策群力”也提醒我们: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不应孤军奋战,而应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,共同寻找解决方案。

结语

“群策群力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智慧和精神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团结协作、集思广益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一理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通过学习和运用“群策群力”的精神,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