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三吏原文及翻译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三吏原文及翻译,这个怎么解决啊?求快回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30 17:41:06

三吏原文及翻译】《三吏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叙事诗,分别是《新安吏》、《石壕吏》和《潼关吏》。这组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,描绘了安史之乱期间,唐朝政府征兵征夫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,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。

一、《新安吏》

原文:

客行新安道,喧呼闻县吏。

老妇出迎客,黯然泪满巾。

“三男邺城戍,一男附书至,二男昨死战。”

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”

“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”

“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”

“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”

“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”

翻译:

我走在新安县的路上,听到官吏大声吆喝。

一位老妇人出来迎接我,眼中含着泪水。

她说:“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,一个儿子寄来信说,另外两个已经战死了。”

“活着的只能苟且偷生,死去的永远离开了。”

“家里再没有其他人了,只有还在吃奶的小孙子。”

“因为孙子的母亲还在这里,所以她无法离开,穿的都是破旧的衣服。”

“虽然我年老体弱,但请让我跟你们走吧。”

“我要赶紧去河阳服役,还能赶着做饭。”

二、《石壕吏》

原文:
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

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

吏呼一何怒!妇啼一何苦!

听妇前致词:“三男邺城戍,二男死战地。”

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”

“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”

“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”

“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”

“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”

翻译:

傍晚时分,我来到石壕村,看到官吏夜里抓人。

老翁翻过墙逃走了,老妇人出来查看。

官吏叫喊声多么愤怒!老妇人哭泣声多么凄惨!

她对官吏说:“三个儿子都在邺城守卫,两个已经战死。”

“活着的只能苟延残喘,死去的再也回不来了。”

“家里没有其他的人了,只有还在吃奶的小孙子。”

“因为孙子的母亲还没走,所以她不能离开,衣衫褴褛。”

“虽然我年纪大了,但请让我跟你们走吧。”

“我要赶紧去河阳服役,还能做点饭。”

三、《潼关吏》

原文:

士卒何草草,筑城潼关道。

大城若不攻,小城安可保?

弃绝蓬蒿里,哀哉!

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

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

九州道路无豺虎,远行不劳吉日出。

齐纨鲁缟车班班,男耕女织业复安。

……

今来谁家子?自言“我是老翁。”

“老大应征去,儿孙皆在外。”

“家中无一人,独我年老在。”

“愿为市井民,不愿作官吏。”

翻译:

士兵们匆忙地修筑潼关的城墙。

如果大城不能守住,小城又怎能保住?

他们抛弃了荒草丛生的家园,令人悲痛!

回想当年开元盛世的时候,即使是小县城也住着几千户人家。

稻米肥美,粟米洁白,国家和个人的粮仓都装满了粮食。

天下道路没有豺狼虎豹,远行也不需要挑选吉利的日子。

齐地的丝绸、鲁地的绢帛,车辆络绎不绝,男耕女织,生活安定。

……

如今是谁家的孩子?他说:“我是位老人。”

“我被征召去服役,儿孙们都出去了。”

“家里没有人了,只有我这个年迈的老头。”

“我愿意做个普通百姓,不愿意当官吏。”

总结:

《三吏》通过描写官吏强征兵丁、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,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。杜甫以细腻的笔触,刻画了老妇、老翁等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,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谴责。这些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也是研究唐代社会状况的重要历史资料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