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书愤陆游原文翻译及赏析】《书愤》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全诗情感深沉,语言凝练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、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。这首诗不仅是陆游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,也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忧国忧民的情操。
一、原文
书愤
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
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
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
二、白话翻译
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道艰难,一心想着收复北方失地,胸怀如山岳般坚定。
曾经在瓜洲渡口乘着战船,夜里雪落江面;又在大散关一带,骑着铁甲战马,迎着秋风征战。
我曾自比为边塞的长城,立志守卫国家,可如今镜子中已是两鬓斑白,年华已逝。
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千古传颂,谁能与他相提并论呢?
三、内容赏析
这首诗通过回顾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,对比现实中的无奈与衰老,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与不甘。全诗结构严谨,对仗工整,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。
1. 首联:追忆初心,慷慨激昂
“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”
这两句写的是诗人青年时期的理想与抱负。他当时满怀信心,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收复失地,恢复中原。然而,现实却远比想象复杂,世事多艰,理想难以实现。
2. 颔联:回忆征战,气势恢宏
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”
这是诗人对过往战争经历的描写。瓜洲渡和大散关都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军事要地,诗人用这两个地名来象征自己曾经参与的战斗,表现了他对军旅生活的记忆与自豪感。
3. 颈联:现实落寞,壮志难酬
“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”
这一联是全诗的情感转折点。诗人感叹自己虽有报国之志,却只能空怀壮志,而岁月不饶人,已经两鬓斑白,无法再施展抱负。此句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悲凉。
4. 尾联:借古讽今,寄托希望
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”
诗人借用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,表达自己对忠诚与才华的推崇。他感叹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千古难觅,同时也暗含对当时朝廷无能、无人能担当大任的不满与惋惜。
四、艺术特色
1. 情感真挚,气势磅礴
全诗情感起伏跌宕,从年轻时的豪情万丈,到现在的壮志难酬,层层递进,极具感染力。
2. 对仗工整,语言凝练
如“楼船夜雪”对“铁马秋风”,“瓜洲渡”对“大散关”,结构严谨,意象鲜明,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。
3. 借古讽今,寓意深远
诗人通过引用诸葛亮的事迹,既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,也隐含对现实政治的批判,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五、结语
《书愤》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,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云的历史画卷。它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与不屈精神,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坚守信念、心系家国的赤子之心。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文学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