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陶渊明古诗《杂诗十二首其二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陶渊明古诗《杂诗十二首其二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,跪求好心人,帮我度过难关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3 01:51:46

陶渊明古诗《杂诗十二首其二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】陶渊明,东晋著名诗人,被誉为“田园诗派”的开创者。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,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。其中,《杂诗十二首·其二》是其代表作之一,虽篇幅不长,却蕴含深远的哲理与人生感悟。

一、原文

> 《杂诗十二首·其二》

> 人生无根蒂,飘如陌上尘。

> 分散逐风转,此已非常身。

> 明月照高林,清风吹我襟。

> 灌溉园蔬,手自栽。

> 感此有深意,欲辨已忘言。

二、白话翻译

人生就像没有根基的草木,如同道路上的尘土一样漂泊不定。

我们各自分散,随风飘转,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。

明亮的月光照在高高的树林上,清风吹动我的衣襟。

我亲自种下园中的蔬菜,亲手照料它们。

面对这样的景象,心中涌起深深的感慨,想要说些什么,却又不知从何说起。

三、赏析解读

这首诗虽然短小,但意境深远,情感细腻。开篇“人生无根蒂,飘如陌上尘”一句,便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感。陶渊明用“尘”比喻人生,形象地表达了人在世间的渺小与无奈。接着,“分散逐风转,此已非常身”,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变幻莫测,人一旦离开故土,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。

然而,诗中并非一味沉沦于哀愁,而是转向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。后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的田园画面:明月高照,清风拂面,诗人亲自种菜、浇水,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。这种生活虽然平凡,却充满了内心的满足与安宁。

最后两句“感此有深意,欲辨已忘言”,则体现了陶渊明一贯的“言不尽意”的思想。他想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深刻感悟,却最终选择了沉默。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,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超越。

四、艺术特色

1. 语言朴素自然:全诗用词简洁,毫无雕饰,符合陶渊明“质朴无华”的风格。

2. 情景交融: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。

3. 哲理深厚:诗中蕴含对人生、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思考,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。

4. 含蓄隽永:结尾“欲辨已忘言”留有余味,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。

五、结语

《杂诗十二首·其二》是陶渊明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,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,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本质的深刻理解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隐士的日常,更是一种超然物外、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。正如陶渊明所追求的那样,真正的幸福,或许就在那一份简单、宁静与自足之中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