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13课《彩泥连连看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
学生能够了解彩泥的基本特性,掌握基本的塑形技巧,并通过“连连看”的游戏形式,提升对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能力。
2. 过程与方法:
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,培养观察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,增强团队协作意识,体验创作的乐趣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掌握彩泥的捏、压、搓等基本技法,完成“连连看”作品。
- 难点:在限定时间内合理安排时间,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
- 彩泥若干(多种颜色)
- 示范作品若干
- 教学PPT或图片资料
- “连连看”游戏卡片(如形状、颜色配对)
- 学生准备:
- 彩泥工具(小刀、模具等)
- 桌布或垫纸
- 个人作品展示区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彩泥制作的趣味作品,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:“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?”
引导学生思考彩泥的特点及使用方式,激发兴趣。
2. 讲解与示范(10分钟)
- 教师讲解彩泥的基本操作方法:捏、压、搓、拉等。
- 结合“连连看”的游戏规则,说明如何通过彩泥制作出对应图案或颜色配对。
- 教师现场示范一个简单的“连连看”作品,如将相同颜色的彩泥块进行连接。
3. 学生实践(25分钟)
-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,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“连连看”任务卡,完成对应的彩泥作品。
- 教师巡视指导,鼓励学生大胆尝试,发挥创意。
-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,培养合作精神。
4. 展示与评价(10分钟)
-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,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。
-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,从创意、色彩搭配、完成度等方面进行点评。
-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,并给予积极反馈。
5. 课堂小结(5分钟)
-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强调彩泥制作的技巧与“连连看”游戏的意义。
-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、多动手,培养艺术素养。
五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“彩泥连连看”的形式,将美术技法与游戏结合,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,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拓展游戏形式,增加更多互动环节,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。
六、延伸活动建议:
- 在课后布置一个小任务:用彩泥制作一幅“连连看”家庭版,与家人一起完成,增进亲子互动。
- 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类似的材料进行创作,拓展艺术表现形式。
备注: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适用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,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