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轼《送子由使契丹》阅读练习及答案】《送子由使契丹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为送别其弟苏辙(字子由)出使契丹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,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与边疆形势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一、阅读理解题
1. 本诗的作者是谁?
答:苏轼。
2. “送子由使契丹”中的“使契丹”是什么意思?
答:“使契丹”指的是苏辙奉命出使契丹国(今内蒙古一带的辽国)。
3.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苏轼对弟弟远行的担忧?
答:“北客南来岂自知?”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弟弟远赴北方、可能遭遇险境的忧虑。
4. “归去来兮”出自何处?在本诗中有什么含义?
答:“归去来兮”出自陶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表示回归故土、安享生活。在本诗中,苏轼用此典故表达对弟弟早日归来、团聚的愿望。
5. 结合全诗内容,分析苏轼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答: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出使契丹的不舍与牵挂,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边疆局势的关切,以及希望亲人平安归来、共叙亲情的深切情感。
二、简答题
1. 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。
答:本诗语言凝练,情感真挚,运用典故自然贴切,既有豪放之气,又含细腻之情,体现了苏轼诗歌“清雄”的风格。
2. “雪暗天山”一句有何象征意义?
答:“雪暗天山”描绘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与艰苦,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未知的风险,也暗示了苏辙此次出使任务的艰巨性。
3. 苏轼为何要在诗中提到“陶令”?
答:陶令即陶渊明,苏轼借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同时也寄托了对弟弟早日归来的期盼,希望他能像陶渊明一样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三、拓展思考
1. 结合历史背景,谈谈你对“使契丹”这一事件的理解。
答:北宋时期,契丹建立的辽国与宋朝长期处于对峙状态。苏辙作为使者出使契丹,既是外交行为,也是政治任务,反映出当时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。
2. 苏轼与苏辙的关系如何?这对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影响?
答:苏轼与苏辙是亲兄弟,感情深厚。兄弟间的相互关心与支持,常常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,如《送子由使契丹》便是典型例子。
四、参考答案
1. 苏轼
2. 出使契丹国
3. 北客南来岂自知?
4.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;表达对弟弟早日归来的期望
5. 表达了对弟弟的牵挂、对边疆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团聚的渴望
结语:
《送子由使契丹》不仅是苏轼对亲情的深情表达,也是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位诗人对亲人的牵挂,也能体会到一个士大夫对国家大事的忧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