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年级《草船借箭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
- 学生能够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掌握本课生字词,理解课文主要内容。
- 了解《三国演义》的背景知识,初步感知“草船借箭”这一故事的来龙去脉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合作探究等方式,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人物性格特点。
- 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,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冷静的性格,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。
-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点:
-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。
- 初步感知“草船借箭”的情节发展。
三、教学难点:
- 理解“草船借箭”这一计策的巧妙之处。
- 体会诸葛亮在故事中的智慧表现。
四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朗读音频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有关《三国演义》的相关资料。
五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情境导入:
教师播放一段《三国演义》的视频片段,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战争的历史氛围中。
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‘草船借箭’的故事吗?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?主角是谁?”
2. 揭示课题:
板书课题“五年级《草船借箭》第一课时”,并简单介绍《草船借箭》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经典故事,讲述的是诸葛亮如何用智慧取得胜利。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1. 自由朗读课文: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教师巡视指导,及时纠正发音错误。
2. 检查预习情况:
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,如“都督、军师、箭矢、雾大、曹营”等,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意思。
3. 整体感知:
提问:“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主要人物是谁?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?”
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。
(三)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(15分钟)
1. 分段阅读:
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,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。
- 介绍故事背景,交代时间、地点和人物。
- 讲述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,诸葛亮接受任务。
- 第三段:描写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,成功“借”到十万支箭。
2. 问题引导:
- “为什么周瑜要让诸葛亮造十万支箭?”
- “诸葛亮是如何做到在三天内完成任务的?”
- “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?”
3. 小组讨论:
分组讨论上述问题,每组选出代表发言,教师适时点评和补充。
(四)总结提升(5分钟)
1. 回顾
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,梳理“草船借箭”的全过程。
2. 情感升华:
提问:“你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?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我们应该怎么做?”
鼓励学生联系实际,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。
(五)布置作业(5分钟)
1. 基础作业:
抄写生字词,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2. 拓展作业:
查找《三国演义》中其他有趣的故事,下节课分享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草船借箭
诸葛亮
↓
识大局、懂天文、善谋略
↓
借箭成功,智胜周瑜
```
七、教学反思(课后填写):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提问等方式,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但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方面还需加强,今后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,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