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登高》ppt课件】一、课程导入
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,诗歌是心灵的吟唱,是情感的寄托。唐代诗人杜甫,被誉为“诗圣”,他的作品不仅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更承载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情怀的抒发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杜甫的经典之作——《登高》,感受他笔下的苍凉与壮阔。
二、作者简介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,亲身经历了战乱、饥荒与流离失所。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,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,被后人誉为“诗史”。
代表作有《春望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,而《登高》则是其晚年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七言律诗。
三、诗歌背景
《登高》写于公元767年,杜甫时年56岁,此时他已漂泊西南多年,生活困顿,身体多病,精神上也倍感孤独。这一年秋天,他在夔州(今重庆奉节)登高远望,触景生情,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。
四、诗歌原文
> 风急天高猿啸哀,
> 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> 无边落木萧萧下,
> 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> 万里悲秋常作客,
> 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> 艰难苦恨繁霜鬓,
> 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五、逐句赏析
1. 风急天高猿啸哀
- 描绘出秋天山间的肃杀景象,风声急促,天空高远,猿猴的叫声凄厉哀婉,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。
2. 渚清沙白鸟飞回
- 水中的小洲清澈,沙滩洁白,鸟儿在空中盘旋,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机,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。
3. 无边落木萧萧下
- “无边”表现落叶之多,“萧萧”形容落叶的声音,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与衰败。
4. 不尽长江滚滚来
- 长江奔腾不息,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,也暗含人生的无常与浩渺。
5. 万里悲秋常作客
- 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悲伤,一个“常”字道尽人生漂泊之苦。
6. 百年多病独登台
- 身体衰老,疾病缠身,独自登上高台,心境更加孤寂。
7. 艰难苦恨繁霜鬓
- 生活艰难,心绪苦闷,使得两鬓斑白,岁月无情。
8. 潦倒新停浊酒杯
- 因病不能饮酒,既是对生活的无奈,也是对人生无望的感叹。
六、艺术特色
- 对仗工整:全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律,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,结构严谨。
- 情景交融: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,借景抒情,情景相生。
- 语言凝练:用词精准,意象丰富,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。
- 情感深沉:全诗充满悲凉、苍茫之感,体现了诗人对人生、家国的深刻思考。
七、主题思想
《登高》不仅是杜甫对自身境遇的感慨,更是他对时代命运的反思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有对人生坎坷的感叹,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,仍不失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八、课堂讨论
1. 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打动你?为什么?
2. 杜甫为何在晚年写出如此悲凉的诗作?
3. 如果你是杜甫,面对这样的处境,你会如何应对?
九、拓展延伸
- 推荐阅读:《春望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- 观看纪录片《杜甫:中国最伟大的诗人》
- 尝试仿写一首七言律诗,表达自己的情感
十、结语
《登高》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篇,它让我们感受到杜甫的才华与胸怀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,也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与希望。愿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,在生活中勇敢前行。
---
如需制作成PPT,可按以上内容分页设计,每页配以相关图片或书法字体展示诗句,增强视觉效果与文化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