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《古诗三首》教案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
- 理解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,掌握每首诗的作者、创作背景及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- 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,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。
-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、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诗意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诵读、讨论、合作探究等方式,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。
-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自然、感悟人生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、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。
-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,积累语言材料。
- 难点:体会古诗的意境,感悟诗人的情感表达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古诗朗诵音频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阅古诗作者的相关信息。
四、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:学习《泊船瓜洲》
1. 导入新课
- 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视频,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笔下的景色。
- 提问:“你是否曾经离开家乡?有没有思念的感觉?”引出“思乡”主题。
2. 初读感知
- 学生自由朗读《泊船瓜洲》,注意读音和节奏。
- 教师范读,指导朗读技巧。
3. 精读理解
- 结合注释,理解诗句意思。
- 重点讲解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”的含义,体会诗人思乡之情。
4. 拓展延伸
- 讨论:如果你是王安石,你会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?
第二课时:学习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
1. 导入新课
- 展示宋代边塞图景,引导学生思考“国破山河在”的历史背景。
2. 初读感知
- 学生齐读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,感受诗中的情感基调。
3. 精读理解
- 分句讲解,理解“三万里河东入海,五千仞岳上摩天”的壮阔景象。
- 引导学生体会“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”的悲愤与无奈。
4. 情感升华
- 讨论: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
第三课时:学习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
1. 导入新课
- 播放战争结束后的欢庆画面,激发学生兴趣。
2. 初读感知
- 学生朗读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,感受诗人喜悦的情绪。
3. 精读理解
- 分析“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”的情感变化。
- 理解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”的欢快情绪。
4. 总结提升
- 总结三首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,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。
五、课堂小结
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自然、思乡、爱国情感的古诗,通过朗读、品析、讨论等方式,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。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爱上古诗,爱上语文。
六、作业布置
1. 背诵三首古诗,抄写并解释其中两句。
2.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及其原因。
七、板书设计
```
古诗三首
——王安石、陆游、杜甫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```
(注: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板书内容)
八、教学反思
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,注重朗读与理解相结合,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。但在情感体验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,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,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参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