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《乌鸦喝水》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
- 认识本课生字词,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- 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。
-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情境创设、朗读感悟等方式,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。
-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,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感受乌鸦聪明、善于动脑的特点,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- 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放弃、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乌鸦是如何利用石子让水位上升从而喝到水的。
- 难点: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体会“动脑筋”的重要性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多媒体课件(含课文动画、生字卡片等)
- 实验材料(小瓶子、石子、水)
- 教学挂图、录音设备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情境导入
播放一段关于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段,引发学生兴趣。
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吗?”
2. 板书课题
板书课题《乌鸦喝水》,并齐读课题。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1. 自由朗读课文
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. 检查朗读情况
教师抽查学生朗读,纠正发音错误。
3. 认识生字词
出示生字卡片,如“乌、鸦、喝、水、石、子”等,引导学生认读、组词。
(三)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(15分钟)
1. 分段讲解
- 乌鸦口渴了,到处找水喝。
引导学生想象乌鸦当时的心情,体会“口渴”的感觉。
- 乌鸦找到一个瓶口小、水不多的瓶子。
提问:“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?”
- 第三段:乌鸦想办法,把石子放进瓶子里。
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验演示,理解石子放入后水位上升的现象。
- 第四段:乌鸦终于喝到了水。
引导学生体会乌鸦成功后的喜悦心情。
2. 角色扮演
邀请学生扮演乌鸦,模仿乌鸦的动作和语言,加深对课文的理解。
(四)拓展延伸,启发思维(10分钟)
1. 小组讨论
提问:“如果你是乌鸦,你会想什么办法喝到水?”
鼓励学生大胆发言,培养创新思维。
2. 联系生活
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,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,并如何解决的。
(五)总结提升,布置作业(5分钟)
1. 课堂小结
总结乌鸦的聪明之处,强调“动脑筋”的重要性。
2. 作业布置
- 朗读课文,背诵喜欢的段落。
- 画一幅“乌鸦喝水”的图画,并写一句话描述画面内容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乌鸦喝水
——动脑筋,想办法
口渴 → 找水 → 瓶口小 → 放石子 → 水上升 → 喝到水
```
六、教学反思(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)
备注:本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,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,发展思维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