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7最新部编版15、《大禹治水》课件2017部编版】在2017年,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与教材的重新编排,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其中,《大禹治水》作为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,被收录在第15课中,成为小学生学习古代英雄人物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。
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一是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;二是通过课文学习,体会大禹坚持不懈、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;三是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,提升阅读理解能力。
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,教师可以结合“2017最新部编版第15课《大禹治水》教学课件”进行课堂教学。该课件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
1. 导入环节:通过图片、视频或提问的方式,激发学生的兴趣,引出“大禹治水”的主题。例如,展示洪水泛滥的场景图,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大禹会怎样。
2. 文本讲解:逐段分析课文内容,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。重点讲解大禹如何采用“疏导”方式治理洪水,以及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。
3. 词语积累:整理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,如“治理”、“疏导”、“百姓”等,并结合例句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。
4. 情感教育:通过讨论和朗读,引导学生感受大禹无私奉献、坚韧不拔的精神,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。
5. 拓展延伸: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,了解更多关于大禹及其他古代治水英雄的故事,拓宽知识面。
6. 课堂练习:设计一些填空、选择、简答题等练习题,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。
在制作教学课件时,教师应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与趣味性相结合,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,而是通过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。同时,课件的设计也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,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,如语言运用、思维发展、文化自信等。
总之,“2017最新部编版第15课《大禹治水》教学课件”不仅是一份教学工具,更是一种引导学生走进历史、感悟精神的桥梁。通过合理运用这一课件,教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与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