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治水必躬亲原文及翻译】《治水必躬亲》是清代学者钱泳所著《履园丛话》中的一篇短文,文章通过讲述古代治水者必须亲自到现场考察、实践,强调了“躬亲”在治水中的重要性。其内容虽短,却蕴含深刻的道理,对后世治国理政、为人处事均有启发意义。
原文:
治水之法,既不可执一,亦不可泥古。必也审其情,度其势,而后可施其术。若徒守成法,不察时变,则未有不败者矣。昔者大禹治水,凿山疏河,导之使归于海,其功甚伟。然其所以成功者,非独智也,实由躬亲其事,亲历其境,故能知其利害,而应变无穷。今人治水,或止于纸上谈兵,或依赖他人代劳,鲜能如大禹之躬身亲行。是以水患常存,民力日疲,良可叹也。
翻译:
治水的方法,不能一味固守一种方式,也不能拘泥于古人的做法。一定要了解实际情况,分析形势变化,然后才能采取合适的措施。如果只是一味遵循旧法,不考虑时代的变化,那么没有不失败的。从前大禹治理洪水,开山挖河,引导水流回归大海,他的功劳非常显著。但他之所以能够成功,并不只是因为智慧,更因为他亲自参与治水工作,亲身经历现场,因此能够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利弊,从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。如今的人治水,往往只是在纸上空谈,或者依靠别人去执行,很少有人像大禹那样亲自参与。因此,水灾常常发生,百姓疲惫不堪,实在令人叹息。
作者简介:
钱泳(1759—1844),字立群,号梅溪,江苏吴县人,清代著名学者、书法家和文学家。他博学多才,尤以诗文见长,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,《履园丛话》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,内容涵盖历史、人物、风俗、艺术等多个方面,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深度。
思想内涵:
《治水必躬亲》不仅是一篇关于治水的文章,更是一篇关于治国理政、做人做事的哲理之作。它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:
1. 因地制宜:治水不能一成不变,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
2. 亲力亲为:只有亲身参与,才能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。
3. 注重实践:理论必须结合实际,否则容易陷入空谈。
4. 重视经验: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,但不能照搬照抄。
现实意义:
在现代社会,这篇文章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政府管理、企业管理,还是个人成长,都离不开“躬亲”的精神。只有深入一线、了解真实情况,才能做出科学决策;只有亲身经历,才能积累宝贵经验。相反,如果只靠表面功夫、听信片面之词,最终往往会事倍功半,甚至导致严重后果。
结语:
《治水必躬亲》虽篇幅不长,但言简意赅,寓意深远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不能盲目自信或墨守成规,而应深入实际、亲自参与,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。这种精神,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