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《牧竖》阅读答案附翻译】《牧竖》是古代一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,常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或课外文言文读物中。文章虽短,但语言简练、情节生动,蕴含着丰富的哲理,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。
原文:
牧竖,牧童也。二童子共牧一羊,一童子曰:“吾羊有病。”一童子曰:“吾羊无病。”争之不已。其父闻之,问曰:“汝羊果有病乎?”一童子曰:“有。”一童子曰:“无。”父曰:“尔等各执一词,吾不能决。试牵来观之。”遂牵至,果无病。乃怒曰:“尔等不识羊病,妄自争辩,岂非愚哉!”
译文:
“牧竖”指的是放牛的孩童。有两个小孩一起放一头羊,一个孩子说:“我的羊生病了。”另一个孩子说:“我的羊没有生病。”两人争论不休。他们的父亲听说后,问道:“你们的羊真的有病吗?”一个孩子说:“有。”另一个说:“没有。”父亲说:“你们各执己见,我无法判断。你们把羊牵来让我看看吧。”于是他们牵来了羊,结果发现根本没有病。父亲生气地说:“你们连羊有没有病都分不清,还在这里争辩,真是愚蠢!”
阅读理解与分析:
这篇短文通过两个牧童对羊是否生病的争论,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,不应轻易下结论,更不应固执己见、互相争执。父亲的处理方式也体现了理性判断的重要性,他没有偏听偏信,而是通过实际观察来得出结论。
文中“牧竖”二字点明了人物身份,也暗示了故事的简单性与生活化。作者借此传达出一种朴素的处世态度:遇事要冷静、客观,不能凭空臆断。
阅读答案参考:
1.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?
答:文言文寓言故事。
2. 两个牧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?
答:羊是否有病。
3. 父亲是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论的?
答:他让他们把羊牵来,亲自查看后才做出判断。
4.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
答:遇事要冷静思考,不能凭主观臆断;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结语:
《牧竖》虽然篇幅短小,却寓意深远,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,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问题、处理矛盾。在学习过程中,我们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,更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人生哲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