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【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学生版(10页)】引发关注。一、课文概述
《劝学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一篇议论文,旨在劝勉人们勤奋学习,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。文章通过比喻和论证的方式,阐述了“学不可以已”的观点,主张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我。
二、重点字词归纳
序号 | 文言词语 | 读音 | 释义 | 例句 |
1 | 学 | xué | 学习 | 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 |
2 | 已 | yǐ | 停止 | 学不可以已。 |
3 | 青 | qīng | 靛青 |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 |
4 | 蓝 | lán | 植物 |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 |
5 | 中绳 | zhòng shéng | 合乎墨线 | 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 |
6 | 輮 | róu | 烘烤弯曲 | 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 |
7 | 规 | guī | 圆规 | 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 |
8 | 木 | mù | 树木 | 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。 |
9 | 槁暴 | gǎo bào | 干枯 | 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。 |
10 | 受绳 | shòu shéng | 经过墨线 | 木受绳则直。 |
三、通假字归纳
序号 | 通假字 | 本字 | 释义 | 例句 |
1 | 有 | 又 | 表示“又” | 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。 |
2 | 知 | 智 | 智慧 |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 |
四、古今异义词归纳
序号 | 古义 | 今义 | 例句 | |
1 | 金 | 金属 | 金就砺则利 | 金:金属 |
2 | 博学 | 博大精深 |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| 博学:广泛学习 |
3 | 用心 | 专心 | 用心一也 | 用心:用功 |
4 | 假 | 借助 | 假舆马者 | 假:借助 |
五、词类活用归纳
序号 | 词语 | 类别 | 释义 | 例句 |
1 | 日 | 名词作状语 | 每天 |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|
2 | 輮 | 动词使动 | 使……弯曲 | 輮以为轮 |
3 | 利 | 形容词使动 | 使……锋利 | 金就砺则利 |
4 | 上、下 | 名词作动词 | 向上、向下 | 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 |
六、文言句式归纳
句式类型 | 举例 | 说明 |
判断句 |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 | “……,……也”结构 |
状语后置 | 輮以为轮 | “以……为”结构 |
宾语前置 | 未之有也 | “之”作为宾语提前 |
被动句 | 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 | “被……所……”结构 |
七、重点句子翻译
原文 | 翻译 |
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 |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,但比蓼蓝更青。 |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 | 我曾经整天思考,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。 |
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 | 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,就会智慧明达,行为没有过错。 |
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 |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,也没有强壮的筋骨,却能向上吃泥土,向下饮地下水,是因为它专心致志。 |
八、主旨归纳
《劝学》通过比喻和论证,强调学习的重要性,指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,不能停止。作者认为,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提高自身修养,达到更高的境界。同时,文章也强调了学习的方法,如专注、坚持、积累等。
九、写作特色
1. 善用比喻:如“青出于蓝”“冰寒于水”等,形象生动。
2. 逻辑严密:层层递进,从学习的重要性到学习的方法,结构清晰。
3. 语言简练:用词精准,富有哲理。
4. 修辞丰富:多用对偶、排比等手法,增强表达效果。
十、拓展延伸
- 与《论语》对比:《劝学》强调“学而不已”,而《论语》更注重“学以致用”。
- 现实意义:在当今社会,学习仍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,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。
总结:《劝学》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,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,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。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、深入思考,将“学不可以已”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。
以上就是【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学生版(10页)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