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兰亭序全文繁体字和译文】《蘭亭序》是中國書法史上極其重要的作品,由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於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所寫。這篇文章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經典,也是文學與哲思的結合體。以下為《蘭亭序》的全文繁體字版本及其現代白話譯文,並以總結文字加表格形式呈現。
一、總結文字
《蘭亭序》記載了王羲之與友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雅集的情景,描寫了當時的自然風光與文人雅士的歡樂氣氛,同時也抒發了對人生無常、時光易逝的感慨。文章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行書”。本文將《蘭亭序》的全文以繁體字呈現,並附上現代白話譯文,方便讀者理解。
二、蘭亭序全文繁體字與譯文對照表
繁體字原文 | 白話譯文 |
永和九年,歲在癸丑,暮春之初,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,修禊事也。 | 公元353年,歲次癸丑,春季末期,我們聚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,進行修禊活動。 |
群賢畢至,少長咸集。 | 各位賢士都來到了,年長與年輕的人都聚集在一起。 |
此地有崇山峻嶺,茂林修竹;又有清流激湍,映帶左右。 | 這裡有高聳的山巒、陡峭的山嶺,茂密的樹林與高大的竹子;還有清澈的流水急流,環繞兩側。 |
引以為流觴曲水,列坐其次。 | 把水流引來作為流杯曲水,大家依次坐在旁邊。 |
虽无絲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詠,亦足以暢敘幽情。 | 雖然沒有絲竹音樂的盛大場面,但一杯酒、一首詩,也足以暢快地抒發內心的情感。 |
是日也,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。 | 那一天,天氣晴朗,微風輕柔舒適。 |
好鳥相鳴,笙簫應和。 | 鳥兒鳴叫著,笙與簫聲互相應和。 |
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遊目騁懷,足以極視聽之娛,信可樂也。 | 抬頭觀看廣闊的宇宙,低頭觀察萬物的繁榮,讓目光盡情遊覽,心懷開闊,實在是極大的娛樂,確實令人快樂。 |
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。 | 人們彼此相處,不過短短一生。 |
或取諸懷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 | 有人傾訴胸中所想,在房間內談論;有人寄托情感,放縱形體於外。 |
雖無絲竹之樂,而靜躁不同,亦各得其所。 | 雖然沒有絲竹之樂,但靜與躁各有其處境,也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。 |
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系之矣。 | 等到他們所追求的東西厭倦了,感情隨著事情的變化而改變,便會產生感慨。 |
向之所欣,俯仰之間,已為陳跡,猶不能不以之興懷。 | 以前所喜愛的事物,在轉瞬之間就成了過往,仍然無法不引起心中的感懷。 |
况修短隨化,終期於盡。 | 更何況生命的長短都是由命運決定,最終都會走到盡頭。 |
古人雲:“死生亦大矣。”豈不痛哉! | 古人說:“生死是一件大事。”豈不是令人悲痛嗎? |
每覽昔人興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嘗不臨文嗟悼,不能喻之於懷。 | 每當看到古人對生命感慨的原因,就像一個契約一樣契合,我總是讀到這些文章就感傷不已,無法釋懷。 |
固知一死生為虛誕,齊彭殤為妄作。 | 我知道把生死視為一體是虛幻的,把壽命長短等同起來是荒謬的。 |
後之視今,亦猶今之視昔,悲夫! | 後人看待今天,就如同今天看待過去一樣,真是可悲啊! |
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,或取諸懷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 | 人們彼此相處,不過短短一生,有人傾訴胸中所想,在房間內談論;有人寄托情感,放縱形體於外。 |
雖無絲竹之樂,而靜躁不同,亦各得其所。 | 雖然沒有絲竹之樂,但靜與躁各有其處境,也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。 |
三、總結
《蘭亭序》不僅是一篇書法傑作,更是一篇富有哲理與情感的文章。它通過描述一次文人雅集的經歷,表達了對人生無常、時光易逝的深刻感悟。文章語言簡潔優美,意境悠遠,至今仍為文學與書法愛好者所推崇。
如需進一步了解《蘭亭序》的書法風格或歷史背景,歡迎繼續閱讀相關資料。
以上就是【兰亭序全文繁体字和译文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