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屈指可数的解释和出处是什么】“屈指可数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数量非常少,可以用手指头数得过来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广泛,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出处并不清楚。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及出处总结。
一、成语解释
成语 | 屈指可数 |
拼音 | qū zhǐ kě shǔ |
释义 | 形容数量极少,可以用手指头数得过来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数量很少,常带有轻微的贬义或客观陈述语气。 |
近义词 | 凤毛麟角、寥寥无几、屈指可数(重复,表示强调) |
反义词 | 数不胜数、不计其数、多如牛毛 |
二、成语出处
“屈指可数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最初用来形容人数稀少,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数量少的常用表达。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原文 | “今人之言曰:‘屈指可数。’” |
翻译 | 意思是“可以用手指头数得过来”,引申为数量极少。 |
说明 | 此处“屈指可数”是作为形容词短语使用的,后来逐渐发展为固定成语。 |
此外,在《三国志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古籍中也有类似表达,如“屈指而数”、“指可数”等,均与“屈指可数”意思相近。
三、现代用法举例
1. 例句1:他参加过几次比赛,真正有成绩的屈指可数。
2. 例句2:公司里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员工屈指可数。
3. 例句3:历史上能被称为伟人的,屈指可数。
这些句子都体现了“屈指可数”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,通常用于强调数量少,带有一定的感叹或评价意味。
四、常见误区
- 误用:有人误以为“屈指可数”是褒义词,其实它更多是中性或略带贬义的表达。
- 搭配不当:不能说“屈指可数的人数”,应改为“人数屈指可数”或“屈指可数的人”。
五、总结
“屈指可数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,原意是“用手指头可以数得过来”,现多用于形容数量极少。其出处可追溯至《后汉书》,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,尤其适用于强调某类事物或人物极为稀少的语境。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避免误用或理解偏差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!
以上就是【屈指可数的解释和出处是什么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