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儒林外史简答题】《儒林外史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,作者吴敬梓通过描绘封建社会中士人阶层的种种丑态,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。以下是一些关于《儒林外史》的常见简答题及其答案总结。
一、简答题汇总与答案
题目 | 答案 |
1. 《儒林外史》的作者是谁? | 吴敬梓 |
2. 《儒林外史》成书于哪个朝代? | 清代 |
3. 《儒林外史》的主题是什么? |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,批判封建社会的腐败与虚伪 |
4. 小说以“儒林”命名,有何含义? | “儒林”指读书人聚集的地方,象征士人阶层,也暗示其虚伪与堕落 |
5. 小说中最具讽刺意义的人物是谁? | 范进(如《范进中举》) |
6. 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疯? | 因长期受科举压迫,一旦中举,精神极度兴奋,导致失常 |
7. 《儒林外史》的结构有什么特点? | 采用章回体,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事件,而是通过多个独立故事展现士人百态 |
8. 小说中有哪些典型人物形象? | 范进、严监生、周进、匡超人等 |
9. 严监生临死前为什么总不闭眼? | 他担心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,浪费油,表现出极度吝啬的性格 |
10. 小说中提到的“功名富贵”象征什么? | 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金钱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 |
11. 《儒林外史》与《红楼梦》相比,风格有何不同? | 《儒林外史》更注重讽刺和现实批判,而《红楼梦》侧重情感描写与家族兴衰 |
12. 小说中“匡超人”的结局如何? | 从善良青年变成忘恩负义之徒,最终沦为市井小人 |
13. 吴敬梓创作《儒林外史》的目的是什么? | 批判科举制度,揭露士人道德沦丧,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|
14. 小说中哪些情节体现了对科举制度的讽刺? | 如范进中举、周进哭贡院、匡超人变质等 |
15. 《儒林外史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? | 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之作,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|
二、总结
《儒林外史》是一部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现实的讽刺小说,通过对士人阶层的刻画,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。书中人物形象鲜明,语言犀利,讽刺手法高超,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无论是范进的疯狂、严监生的吝啬,还是匡超人的堕落,都令人深思。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一部社会批判的教科书。
以上就是【儒林外史简答题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