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伤仲永全文翻译】《伤仲永》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,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儿童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,揭示了“天赋虽好,但不加以培养,终将泯然众人”的深刻道理。
一、文章总结
《伤仲永》讲述了主人公方仲永自幼聪慧,能作诗,被乡人称为神童。然而,他的父亲却只顾利用他的才华赚钱,不让他接受正规教育。结果,随着年龄增长,方仲永的才华逐渐消失,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。王安石借此感叹:即使是天才,若没有良好的教育和持续的努力,也会失去原有的才能。
文章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,批评了那些只看重眼前利益、忽视孩子成长的家长行为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 | 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,世代以耕种为业。 |
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 | 方仲永五岁时,从未见过书写工具,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。 |
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 | 父亲感到惊讶,向邻居借来笔墨纸砚给他,他立刻写下四句诗,并题上自己的名字。 |
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 | 他的诗表达了赡养父母、团结族人的意思,传遍了整个乡里的读书人。 |
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 | 从此,他只要看到东西就能立即作诗,诗的文采和道理都值得一看。 |
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 | 同乡的人觉得他很奇特,渐渐地请他父亲做客,有人用钱来求他的诗。 |
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 |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,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,不让他说话学习。 |
余闻之也久。 |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。 |
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 | 在明道年间,我随父亲回家,在舅舅家见到他,已经十三四岁了。 |
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 | 让他作诗,已经不能达到以前的名声。 |
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,曰:“泯然众人矣。” | 又过了七年,我从扬州回来,再次到舅舅家打听,回答说:“他已经完全变成普通人了。” |
予闻之,悲夫! | 我听了之后,感到非常悲伤。 |
夫今之众人,不使学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 | 现在的普通人,如果不加以教育,那么他们受到的外界影响就不够。 |
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 | 不只是贤德的人才有这样的想法,人人都有,只不过贤者能够不丧失罢了。 |
三、核心观点总结
观点 | 内容 |
天赋与教育的关系 | 即使有天赋,也需要后天教育才能维持和发展。 |
家长的责任 | 父母不应只图眼前利益,应重视孩子的长期发展。 |
教育的重要性 | 缺乏教育会导致天赋的丧失,最终沦为平庸。 |
作者的情感 | 表达了对仲永命运的惋惜和对教育缺失的批判。 |
四、结语
《伤仲永》虽然篇幅不长,但却寓意深远。它提醒我们:天赋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。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进步,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潜力。
以上就是【伤仲永全文翻译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