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诗蝉虞世南】《蝉》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以蝉为题材,借物抒情,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是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诗歌原文:
《蝉》
垂緌饮清露,
流响出疏桐。
居高声自远,
非是藉秋风。
二、
这首诗通过描写蝉在高树上鸣叫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。诗中“垂緌”指蝉的触须,象征高洁;“饮清露”表示不食人间烟火,寓意清白;“流响出疏桐”写蝉声从高树传出,表现其声音清越;最后两句点明主旨:真正有才华的人,自然会被人所知,无需借助外力。
三、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《蝉》 |
作者 | 虞世南(唐代) |
体裁 | 五言绝句 |
主题 | 咏物抒怀,表达高洁志向 |
关键意象 | 蝉、清露、疏桐、秋风 |
表达情感 | 高洁、自信、不慕荣利 |
艺术手法 | 借物喻人、托物言志 |
诗句解析 | “垂緌饮清露”:比喻自身清廉; “流响出疏桐”:声音清亮,出自高处; “居高声自远”:身处高位,自然声名远播; “非是藉秋风”:声名并非依靠外力。 |
四、延伸思考:
虞世南作为初唐时期的文人,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,在政治上也颇有作为。他与魏征、房玄龄等同为唐太宗的重要大臣,一生以忠诚正直著称。《蝉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物的描写,更是他对自身人格的写照,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理想追求。
五、结语:
《蝉》虽短,却蕴含深意,展现了虞世南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才华和品格,不需要刻意炫耀,自然会被人看见和尊重。
以上就是【古诗蝉虞世南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