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退避三舍的舍意思】“退避三舍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,讲述的是晋文公重耳在与楚国交战时,为了遵守诺言而主动后退三舍的故事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动让步、避免冲突的行为。
其中,“舍”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,理解它的含义对于掌握整个成语的意义至关重要。
一、
“退避三舍”中的“舍”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“舍弃”或“宿舍”的意思,而是古代的长度单位。“舍”在古代表示三十里,因此“三舍”就是九十里。成语“退避三舍”原意是晋文公为了遵守对楚成王的承诺,主动后退九十里,以示守信和礼让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退避三舍”更多地被引申为一种策略性的退让行为,强调的是谦让、忍让和克制,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距离。
二、表格展示
成语 | 退避三舍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 |
含义 | 主动后退以示礼让或遵守承诺 |
舍的本义 | 古代长度单位,一舍为三十里 |
三舍的意思 | 三乘以三十里,即九十里 |
引申意义 | 策略性退让、谦让、避免冲突 |
现代用法 | 表示主动让步,不争一时之利 |
通过了解“舍”的本义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“退避三舍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政治智慧,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礼仪和诚信的价值观。
以上就是【退避三舍的舍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