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朔在文言文中的意思

2025-09-13 17:41:51

问题描述:

朔在文言文中的意思,急!求解答,求别让我白等一场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3 17:41:51

朔在文言文中的意思】“朔”是一个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字,其含义丰富,根据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解释。本文将对“朔”在文言文中的主要意义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
一、

“朔”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:

1. 北方:古代常以“朔”指代北方,如“朔风”即北风。

2. 农历每月初一:在历法中,“朔”指的是月亮与太阳处于同一方向的时刻,即每月的第一天。

3. 早晨、清晨:有时也用来表示一天的开始,如“朔旦”即清晨。

4. 贬义用法:在某些语境中,“朔”也可表示不正、偏邪之意,如“朔望”有时用于比喻人品不端。

5. 地名或国名:在一些古籍中,“朔”也作为地名或国家名称出现,如“朔方”、“朔国”。

这些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体现,需结合上下文理解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字词 拼音 含义 出处/例句 解释说明
shuò 北方 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……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”(注:此处“朔”引申为北方) 古代常用“朔”指代北方地区
shuò 农历每月初一 《汉书·律历志》:“朔日为月之始。” “朔”是月亮运行周期的起点
shuò 清晨、早晨 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夜皎皎兮既明,朝肃肃兮新晴。”(注:部分文献中“朔”可作“晨”解) 在特定语境中表示清晨
shuò 不正、偏邪 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子西、子期,皆非正也,而以‘朔’为名。” 表示不正当、偏颇之意
shuò 地名或国名 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其地北接朔方。” 指北方边地或古国名

三、结语

“朔”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字,常见于地理、历法和文学作品中。理解其含义时,需结合具体语境,避免望文生义。掌握“朔”的多种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。

以上就是【朔在文言文中的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