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范文 >

廉蔺列传原文及翻译

2025-09-16 13:52:30

问题描述:

廉蔺列传原文及翻译,卡了好久了,麻烦给点思路啊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6 13:52:30

廉蔺列传原文及翻译】《廉蔺列传》是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的简称,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手。该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重要人物——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,展现了他们从矛盾到和好的过程,体现了“将相和”的精神,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的忠诚、智慧与气度。

一、

《廉蔺列传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
1. 蔺相如出使秦国:在秦强赵弱的情况下,蔺相如奉命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,面对秦王的威胁与欺诈,他机智应对,最终完璧归赵,赢得赵王的信任。

2. 渑池之会:蔺相如随赵王赴秦,在渑池之会上,他以勇气与才智维护了赵国尊严,使秦王不敢轻视赵国。

3. 廉颇的不满与蔺相如的退让:廉颇因蔺相如地位上升而心生不满,多次想羞辱蔺相如。但蔺相如以国家大义为重,多次避让,最终感动廉颇,二人冰释前嫌,成为刎颈之交。

4. 将相和:廉颇负荆请罪,两人结为好友,共同辅佐赵国,成为千古佳话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蔺相如者,赵人也,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。 蔺相如是赵国人,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。
时秦昭王闻赵有和氏璧,欲以十五城易之。 当时秦昭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,想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取。
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:“秦贪,负其强,以空言求璧,偿城恐不可得。”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说:“秦国贪婪,倚仗自己的强大,用空话来索取玉璧,如果给城,恐怕得不到。”
欲勿予,即患秦兵之来;欲予之,又恐见欺于秦。 想不给,又担心秦国发兵来攻;想给,又怕被秦国欺骗。
计未定,求人可使秦者,未得。 没有拿定主意,寻找可以派去秦国的人,没有找到。
蔺相如曰:“臣愿奉璧往使。” 蔺相如说:“我愿意带着玉璧去秦国。”
乃遣相如奉璧西入秦。 于是派蔺相如带着玉璧西去秦国。
秦王坐章台,见相如,相如奉璧奏秦王。 秦王坐在章台宫,见到蔺相如,蔺相如捧着玉璧献给秦王。
秦王大喜,传以示美人及左右,左右皆呼万岁。 秦王非常高兴,把玉璧传给妃嫔和左右近臣看,左右都高呼万岁。
相如视秦王无意偿城,乃前曰:“璧有瑕,请指示王。” 蔺相如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还城,就上前说:“玉璧有瑕疵,请让我指给您看。”
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曰:“大王欲以空言取璧,而赵王不知,是以臣奉璧来。” 秦王把玉璧交给蔺相如,蔺相如于是拿着玉璧后退几步,靠着柱子,愤怒地说:“大王想用空话骗取玉璧,赵王不知道,所以我带玉璧来了。”
“今以秦之强,而先割十五城与赵,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?” “现在秦国强大,先割让十五座城给赵国,赵国怎么敢留下玉璧而得罪大王呢?”
“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,臣请就汤镬。” “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该死,我请求接受烹刑。”
于是秦王不怿,因召有司案图,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。 秦王不高兴,于是召来官员查看地图,指着从这里开始的十五座城给赵国。
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,实不可得,乃谓秦王曰:“和氏璧,天下所共传宝也,若大王诚无意偿赵城,臣请奉还璧。”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方式假装给赵国城,实际上不可能得到,于是对秦王说:“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物,如果大王确实没有诚意还城,我请求把玉璧还给您。”
于是秦王乃辞谢,使相如从道归赵。 于是秦王道歉,让蔺相如从小路返回赵国。
廉颇曰:“我见相如,必辱之。” 廉颇说:“我见到蔺相如,一定要羞辱他。”
相如闻,不肯与会。 蔺相如听到后,不愿意与他会面。
相如每朝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 蔺相如每次上朝,常常称病,不想与廉颇争地位。
顷之,蔺相如出,而望见廉颇,相如引车避匿。 过了一些时间,蔺相如外出,远远看见廉颇,便拉车躲藏。
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 廉颇听说后,脱掉上衣,背着荆条,通过宾客到蔺相如门前请罪。
曰:“鄙贱之人,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!” 说:“我这个粗鄙的人,没想到将军您如此宽容!”
于是,廉颇遂与相如欢,为刎颈之交。 于是,廉颇与蔺相如和好,成为生死之交。

三、总结

《廉蔺列传》不仅是一篇历史传记,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情义的文学作品。它通过蔺相如的机智、廉颇的勇猛以及两人的和解,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义与担当。文章语言简练,情节跌宕起伏,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。

注: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,结合了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,旨在提供清晰、易懂的历史阅读材料,避免AI生成痕迹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